我有每天 用手机 APP 记账 的习惯,可以很方便地查看收支统计,发现趋势。
当我觉得手头紧时,我的消费会减少很多,很快就能降低财务压力,恢复到正常状态;当我觉得手头宽裕时,即使没有大额消费,日常消费项也会增多,导致支出快速增长,甚至又导致手头紧张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这不废话吗?没钱的时候当然就会省着花,有钱自然就会放松些,还用你来总结?”
然而我想更进一步,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看出原因,而在于解决问题。
一、花钱的心态
我的观点是,永远不要让自己产生“我有钱”的想法。
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打工人,很少有富人,大多处在温饱到小康之间。即使是小部分的富人,其财富并非稳如泰山,一场变故就可能导致快速返贫。
钱这东西就是很古怪,只要松懈,它就像开了闸的水库,水哗哗流走。前面说到,我有记账的习惯,当我回顾之前的记录时,总是发现一天里会有很多支出,经常这里十几、那里二十,累积下来一天的花费就数百了,甚至自己都很疑惑:我哪来这么多花费啊?
其实消费时,我们对价格并没有那么敏感,只会有一个大致的感受。例如一个东西价格21.9,另一个价格29.9,我们付款时只觉得这两个东西都是二十来块钱,然而后者价格其实更接近30元,比前者贵了36.5%,日积月累,就产生了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的支出。
如今移动支付无处不在,绑定银行卡后,余额就是一串数字,消费时没有什么感觉,钱就溜到别人账户里去了。而且移动支付变得越来越便利,像之前我们讨论过的 支付宝碰一下,它让人们更加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花钱。
信用卡也是利用了这种心态。银行批下来的额度,少的一两万,多的十几二十万,普通人有几时把额度刷光?大多情况下还是日常小额交易,而这些小额交易对比总额度就像毛毛雨,很容易给人一种“我自己有这么多钱”的错觉,只有被银行催还款时才意识到:借来的钱终究要还。
所以一定不能存在“我有钱”的想法,打算买东西时停一下,看清价格,付款时再停一下,慎重考虑是否真的需要。
二、非必要的支出
这个世界有无数可以花钱的商品和服务,就算是世界首富也买不完这世间的东西,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。
然而资本的贪婪是无限的,他们总能制造出各种伪需求,并用广告等方式给我们的大脑植入观念,使我们认同他们制造出来的伪需求,并为之付费。
举个例子,很多人都被灌输了“小资生活”的观念,要“优雅”地生活,只要被小红书、抖音里面的视频“种草”(其实就是厂家供养的推广视频)一下,就为许多不痛不痒的需求买一堆几年用不上一次的小家电。
像烤箱、同样可以烤东西的空气炸锅也就算了,还有煮蛋器这种东西,可是蛋也可以用炒锅、电饭锅甚至不锈钢盆来煮啊。更有甚者,一边煎肉一边煮火锅,或者一边煎蛋一边煮粥的涮烤锅,被一些人誉为“早餐神器”,宣称可以让人吃个“元气满满”的早餐。然而它太小,煎盘不够大、锅也不够深,一番倒腾下来两口就没了,只剩“装逼”一个作用。
最终,“优雅”的打工人还是选择在上班路上买豆浆油条,下班两腿一蹬点外卖,哪还有能量去做饭菜吃啊?这些小家电放在家里碍事不说,买的时候不便宜,挂闲鱼上打骨折价也不见得有人要,纯属用一次就扔的智商税。
进入商品经济社会,生活方式是商品决定的,我们确实很难遗世独立;消费主义推动社会运转,同时也将大量劳动换取的收入吞噬,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。要减少非必要支出,就应该跳脱出消费主义,认清自己真正的需求,物尽其用,清醒、冷静地看待琳琅满目的商品,以及商家那永不停休的招揽、诱惑。
保持冷静,会发现人的需求真的没有那么多,许多消费项目都只是别人精心设计好的圈套,目的就是把钱从你的口袋合法地掏进他的口袋。
三、写在最后
上面说的东西很多人不是不懂,只是很难逃过人性中的贪欲。靠意念和感觉来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,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需要有一些可衡量的信息作为约束,并时不时复盘、反省。耕读君的建议是强制储蓄,外加坚持记账,这样就可以减少“我有钱”的错觉,并在省钱和维持生活质量间找到专属于你的平衡点。